柳宗元《渔翁》鉴赏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欵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解析】

《渔翁》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描写了一个渔翁悠闲自在的生活,亦寄寓了他企求超脱俗累,摆脱官场羁绊的愿望。苏轼对此诗极为激赏,说“熟味此诗有奇趣”。“奇趣”二字,确是抓住了此诗的特点。

何谓“奇趣”呢?“奇”字容易理解;“趣”,苏轼下了个注脚:“反常合道为趣。”所谓“反常”,当是指出人意外,“合道”就是符合情理。诗的构思奇特不凡,既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也就有了“奇趣”。《渔翁》从夜宿西岩写起,但首句只是垫笔,以引出次句清晨的情景:渔翁一大早就汲水燃竹,自做晨炊;烟消雾散,红日东升,山水呈绿之时,他已驾驶小舟,摇曳离岸,船儿缓缓划向中流,回望西山,只见山岩上白云飘飘、悠然相逐。诗末两句化用陶渊明“云无心以出岫”句,暗示出渔翁超然闲适的心境,使全诗余韵悠悠,闲远不尽,又照应了首句渔翁,以写人起句,以写人作结。那么,此诗的“奇趣”主要表现在哪里呢?次句“汲清湘”、“燃楚竹”,造句极为新奇,创造出一种清绝脱俗的意境,但这还不是奇趣所在。苏轼之所以激赏之是由于三四两句:“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烟销日出之际,当是山水呈绿之时,然诗人的笔锋却不写山水转而接以“不见人”;“欸乃一声”,已明明点出渔夫在摇橹行舟,但诗人又不再写人而接以 “山水绿”,这就将正常的描写顺序: 烟销日出——山水呈绿——忽闻橹声——不见人影,巧妙地重新加以“反常”的组合衔接,造成一种境界的跳跃。然而这又符合诗人的创作心理,从次句汲水燃竹的声响火光中已知山脚水畔有一渔翁在,故“烟销日出”之时,诗人自然首先想见的是渔翁,直至“闻橹声而不见人”,才注意到山水之景。诗中“反常”的描写,正是因为要突出诗篇所写的渔翁。惟因如此,读者也不感到描写的突兀,而在不知不觉之中追随诗人的创作思路沉浸于优美的艺术意境。另外,诗中的“绿”,用如动词,极为传神,诗人乍闻橹声,视线自然是去追踪人影,但人既离岸,扑面而来的是山水之色。在诗人的感觉上水光山色不就像在“欸乃一声” 中突然变绿,这也正是“反常合道” 的 “奇趣”。

应该说明,所谓奇趣并不单纯指奇字奇语,苏轼论陶渊明诗亦云“初视若散缓,熟视有奇趣”,特拈出“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数语,誉为“熟视有奇趣”之句。此数语见陶诗《归园田居》,诗人在描写“一去十三年”的故居田园风光时,突然插入大段远望所见、远听所闻:远处村落,暮霭沉沉,炊烟袅袅,隐隐传来狗吠鸡鸣之声。从描写来看颇为“反常”,但正是由于插入了这一段描写,在不露声色之中更突出了诗人摆脱尘网、归隐田园的喜悦心情,确也是富于“奇趣”之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