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车遥遥》赏析

车遥遥

孟郊

路喜到江尽,江上又通舟。

舟车两无阻,何处不得游。

丈夫四方志,女子安可留?

郎自别日言,无令生远愁。

旅雁忽叫月,断猿寒啼秋。

此夕梦君梦,君在北城楼。

寄泪无因波,寄恨无因辀。

愿为驭者手,与郎回马头。

【解析】

诗借乐府杂曲歌辞题《车遥遥》写女子离愁别恨。前半首“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叙事,从女子送夫登程写起。起笔巧妙,不写愁,却写“喜”,喜车到江边,前途无路,丈夫当不再离家远去了。然次句却急转直下,“江上又通舟”,想留又留不住,于是由喜转忧。好在丈夫虽怀“四方志”,却也善解人意,临行时深情叮嘱:“无令生远愁。”至此,女子的脉脉情丝应该全被拂去了吧。

然而,多情女子的离情别绪终究是拂不去、剪不断的,下半首以“旅雁”、“断猿”起兴,因旅雁叫、断猿啼而愁思顿起,且由思念而入梦,而落泪,而生恨,进而至于心欲寄泪而又无付泪之水,心欲寄恨而又无载恨之舟,无奈之下因而生发神思遐想,想变成一只为远游丈夫驾车的车夫的手,替丈夫回转那远游的马头,好让丈夫早日归家欢聚。

爱情是诗歌永恒的主题,把孟郊这首《车遥遥》放到林林总总的同类诗歌中去,是毫不逊色的。而这首诗在艺术表现技巧上更有其独到之处,这就是清代诗论家岳端所说的“无中生有”。何谓“无”?何谓“有”?诗歌的本质是抒情的,这“无”和“有”当是指这首诗所抒发的特定的感情:“愁”。从诗的前半首看,那女子先是喜,后是忧,但经丈夫一言相嘱,愁似已消,这是“无”。但从后半首看,经旅雁一叫、断猿一啼,无限愁思骤起,被搅得愁肠百结:醒也愁,梦也愁,日也愁,夜也愁,愁得不能自己,愁得无法了结,这是“有”。正是这种无中生有之法,使得这首诗的感情显得波澜起伏,读来耐人寻味。

当然,这无中生有,只是诗论家的一种概括的说法而已,读者是不能孤立地去看的。谁又能说上半首中就真的无愁呢?粗看起来,这愁是上无下有,先无后有,但细读起来,却是似无若有,名无实有,表无里有,言无意有的。何以见得?你看那女子在路到江边尽时,她心里有多欢喜!为何要“喜”?那是因为她心中本不希望丈夫宦游远去,这“喜”正是她那深藏心底的“愁”的表现。待到“江上又通舟”,丈夫乘舟远去,她那欲留不得的无奈却又是心中那淡淡的失落感的表露。“舟车两无阻,何处不得游。丈夫四方志,女子安可留。”这些全都是似隐似显的愁怨之言。“无令生远愁”,丈夫在分别时对她说的那句话,也都反映了她对丈夫将要远去时那深压在心底而一时尚未显露出来的“愁”,否则,丈夫又何须多说呢?所以,说上半首中无愁,只是因为那时还没有勾起她心中愁思喷发的媒介而已,岳端所说的无中生有的“无”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的。正由于此,所以,一旦到她临夕就寝,忽然之间听到旅雁悲鸣、断猿哀啼时,便触发了她那无尽的情思,于是在上半首中看来似“无”的“愁”便骤然涌起,一发而不可收拾,终于产生了一股震撼人心的感情力量。所以,对岳端所说的无中生有,我们不能割裂开来看,因为没有前面的“无”,也就没有后面的 “有”; “有”从“无”生,“无”中生“有”,一腔愁肠,一脉相承。通观岳端评语,紧接无中生有之后还有“包括一篇”一句,其意正是指无中生有的“有”(即“愁”),是贯串首尾、笼罩全篇的,只不过是前隐后显、前弱后强罢了。这种“包括一篇”的高超艺术技巧,确如岳端所说,是要 “逐段细读,乃知其妙” 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