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蜀道难·鉴赏

作者: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始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猨猱欲度愁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评诗】

这诗的特点,是句法的参差,有四字句,有五字句,有七字句,有八字句,有九字句,甚至有十一字句,错落相间着用,非但声调格外锉锵,而且气势也很盘郁。并且其中句法竟有用散文的句法,如“上有……下有……”等句,却又越破了七古乐府诗的樊篱,而不为格律平仄所束缚。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全诗以这一句领起,底下两大段,都以这一句作结束。可知李白作此诗,章法很整齐。

【注释】

噫(yī)吁(xū)嚱(xī):惊叹声,蜀地方言。

蚕丛、鱼凫(fú):传说为古代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

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长安以西,今陕西眉县、太白县一带。

猨猱(náo):蜀中所产的猿类动物,最善攀援。

扪(mén)参(shēn)历井:参、井分别为两个星宿名字。古天文学家将天宇中星宿分配到地上各个州国,名为“分野”,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分野州国的吉凶。参星是蜀的分野,井星是秦的分野。扪:用手摸。历:经过。胁息:屏气不敢呼吸。

巉(chán)岩:高大而险峻的山岩。

子规:杜鹃鸟,叫声悲切,蜀地最多。

喧豗(huī):水流的轰响声。

【解读】

《蜀道难》写于天宝初年李白入长安之时,是诗人依照乐府诗的格式写作的。李白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将蜀道的峥嵘险峻描绘得生动形象,同时又激荡着一种奇伟之气,形成全诗卓尔不群、横空出世的气势。

全诗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诗人开篇咏调,用一系列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点明蜀道难的主题,奠定了全诗豪放的基调。“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总起全诗,表明想要踏上既高且危的蜀道比攀上青天还要困难。

第二部分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到“使人听此凋朱颜”。诗人连押九韵,描写艰险的天梯石栈,以磅礴的气势展现了蜀道之险峻,一气呵成。

第三部分从“连峰去天不盈尺”到结尾。诗人先写山川的险峻,再由静到动展现了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等一幅幅动态的画面,具有很强的艺术效果。

全诗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蜀道的艰难、峥嵘、高险以及旅途的艰苦。在形式上,介于律体与散文之间,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各种句法混合运用;在风格上豪放不羁,情感浓烈激扬,气势回环往复,起伏有致,令人心潮澎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