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丁都护歌》鉴赏

丁都护歌

李白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系磐石,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解析】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风以清雄奔放著称。《唐宋诗醇》评他的这首《丁都护歌》说:“落笔沉痛,含意深远,此李诗之近杜者。”认为李白这首诗从情感特征、表达方式和诗歌意境等方面来看,其风格是接近于杜甫的。杜诗风格的主要特征是深广的忧思、沉雄浑厚的感情基调和诗境的悲壮之美。《丁都护歌》的确具有这三个方面的鲜明特色,是李诗之近杜者,是浪漫主义诗人的现实主义力作。

这首诗描写了纤夫的生活之苦,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感情基调沉痛悲愤,情思悠远,深厚凝重。《丁都护歌》原属乐府旧题,是南朝乐府吴声歌曲名,曲调哀切,多叙述戎马生涯的辛苦和思妇的怨叹。李白用旧题创新意,写纤夫为应官差,在炎热的季节里拖船运石的辛苦和悲愤,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可以说是再恰当不过了。

全诗运用写实和一唱三叹的抒情方法。首二句“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点明纤夫们是从云阳出发北上远行的,同时描绘了运河两岸商贾云集、市场繁荣的景象。交待了地点,又渲染了气氛,以乐景写哀,反衬出纤夫们的悲苦和辛劳。“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巧妙用典 (参见《世说新语·言语》刘孝标注),形象地道出了纤夫们应征拖船的时间是在炎热的夏季,从正面又一次强烈地渲染了气氛。我们可以想见,在商贾云集的运河边,在炎炎赤日下,一群衣衫褴褛的纤夫拉着大船,艰难前进。“拖船一何苦!”诗人深切的同情发为一声沉重的感叹。这是一叹。“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通过纤夫们的极度干渴来强调天气的炎热和劳动的繁重。同时,河水混浊无法饮用加剧条件的恶劣,又暗示了运河水位下落,河床变浅,船只难以行进的艰巨事实,进一步说明了劳动的艰苦和繁重。“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此情此景之下的纤夫们,唱起了凄切哀怨的都护歌,真叫人摧心裂肺,伤心落泪啊!既是写实又是抒情,这是二叹。最后四句场面更为开阔,作者的笔锋也由拉船的纤夫旁及到采石和运石的工人。“万人系磐石,无由达江浒。”“系”一作“凿”,这里是搬、运的意思,“磐石”大概是指太湖石,因其多孔洞,是建筑园林的好材料。成千上万的人们在这里采石运石,可是要把这些巨大笨重的石头运到江边又是谈何容易!“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您看到那巨大的芒山和砀山了吗?人们采集和搬运的巨石就跟这山一样大啊,我掩面流泪,为千古以来人民的苦难感到悲愤难平! 诗人最后这一声撼人心魄的感叹把情感推进到了极点。这是三叹。这一唱三叹的抒情和严格写实的手法,最为充分地表现了劳动者的悲惨生活和作者的深切同情,创造了极为沉雄悲壮的诗歌意境。

这首诗的意境悲壮,语言质朴,风格深沉凝重,与李白诗歌的主体风格有着很大差异。严羽《沧浪诗话》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的确,二人诗风是有很大的差异,但这种差异不是不可逾越的。李白的诗歌风格主要特征是清壮奔放的感情基调,一泻千里爆发式的抒情方式,瞬息万变的想象和诗境的清雄奔放。但是在这首诗里,作者的诗风沉郁情感基调沉痛悲壮;以严格的写实手法、一唱三叹的咏叹,描述悲壮凝重的生活画面。这些,都是典型的杜诗风格。这种风格在李白诗集里是极为罕见的,但是却达到和杜诗神似的艺术境界。这说明李白诗歌创作,也有继承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直接描述现实生活情景的一面,尽管不是主流,却是极富异彩的一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