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扬州三首》赏析

扬州三首

杜牧

(1)

炀帝雷塘土,迷藏有旧楼。

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骏马宜闲出,千金好暗投。

喧阗醉年少,半脱紫茸裘。

(2)

秋风放萤苑,春草斗鸡台。

金络擎雕去,鸾环拾翠来。

蜀船红锦重,越橐水沈堆。

处处皆华表,淮王奈却回!

(3)

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

纤腰间长袖,玉珮杂繁缨,

柂轴诚为壮,豪华不可名!

自是荒淫罪,何妨作帝京。

【解析】

黄叔灿这一段话是就杜牧《扬州三首》说的。唐代扬州是个优美繁华的城市,有“扬一益二”之称,故文家多有歌咏扬州之绮旎风光及豪华者。杜牧此诗既写扬州之豪华,如“金络擎鵰去,鸾环拾翠来。蜀船红锦重,越橐水沈堆。”“纤腰间长袖,玉珮杂繁缨,柂轴诚为壮,豪华不可名”等句即以金玉珠宝,美女雄雕来描绘扬州城一派繁华豪奢景象。但又“极言扬州之淫侈”,所以于第一首中就有“炀帝雷塘土,迷藏有旧楼”句。《大业拾遗记》载“帝色荒愈炽,乃建迷楼,择下俚稚女居之。”《南部烟花记》亦载“迷楼经岁而成,幽房曲室,互相连属,帝喜曰:使真仙游其中,亦当自迷也。”(冯集梧《樊川诗集注》)又第二首有“秋风放萤苑,春草斗鸡台”句,亦记炀帝事。据 《隋书》 (卷四) 载: 大业十二年 (616年)五月,炀帝“于景华宫徵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大业拾遗记》又载“炀帝尝游吴公宅鸡台,恍惚间与陈后主相遇,尚唤帝为殿下。”诸诗句均记隋炀帝荒淫之事。此外,诗中尚有极写扬州之淫侈者。这是杜牧在这首诗中所要鞭挞的。但是,杜牧在诗中亦极写扬州繁华美好之游乐胜地,表达出扬州令人留恋之意。其中的“骏马宜闲出,千金好暗投。喧阗醉年少,半脱紫茸裘。”以及“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纤腰间长袖,玉珮杂繁缨”等句即可见其欣赏留恋之情。如上所析,诗人一方面“极言扬州之淫侈”,另一方面又流连于扬州之繁华胜景,大有“令人留恋”之情。这样,既然扬州淫侈,就理应厌恶鞭挞,但他反又欣赏留恋,这不是自相矛盾,令人一时困惑不解么?不过,这只是表面的矛盾。“自是荒淫罪,何妨作帝京。”诗人的思索与判断自有深刻的道理在。诗人认为荒淫者只是如隋炀帝、淮南王安等帝王。虽然他们的荒淫侈靡之事成了扬州城历史的一部分,使人一想到他们,就与扬州连在一起。尽管如此,但是荒淫罪自是隋炀帝之流,他们与扬州城之繁华美好自是两码事,其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因此珠翠填烟、明月垂柳的繁华绮旎的扬州城,自可令人留恋而留连忘返,也正不妨将其做为帝王的都城。诗人的这一思考与判断是富有哲理的,它既出人意表,又是那样鞭辟入理,所以黄叔灿称其“语自奇辟”,可谓慧眼独具,颇有见地。由此可见,奇辟的诗具有立意新奇的特色,它在表面上虽往往有违常理,窒碍难通的地方,但这看似有违常理之点,却恰恰是别具慧眼,见解独到之处,诗人的精辟立意也就由此令人一新耳目。因此,这样的诗不仅以新奇吸引人,而且更以睿智的光彩令人赞赏。

除了《扬州三首》外,杜牧尚有一些语自奇辟之作,这些诗作又常常采用翻案法。如其《赤壁》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众所周知,赤壁之战是周瑜借东风之便,采用火攻以击败江北的曹军的。这可说是历史的常识。但诗人则偏偏以推翻历史事实的假设做为立论的基点,从而推论出“铜雀春深锁二乔”的结局。这样的翻案立论就具有违背历史常识的新奇之处,但它却又不是怪诞之言,而是借此以表达他精辟的历史卓识,并使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情得以抒发。这是此诗奇辟之一。此外,奇辟又表现在倘若历史即如诗人所假设,那么东吴就很可能灭亡。然而诗人却不直接顺理成章地将这点明显写出,却接以看似不关紧要的“铜雀春深锁二乔”之句。以至许彦周要责怪牧之“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彦周诗话》)殊不知彦周未免误会,“诗人词微以婉,不同论言直遂也。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国不保。”(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实际上,“铜雀春深”云云,正是东吴灭亡后的必然结局,诗人只是以此婉转表达这一层深意而已。这又是杜牧此诗的另一奇辟之处。其他如《题乌江亭》、《题商山四皓庙一绝》等亦均是此类奇辟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