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燮《瓜洲夜泊》赏析·抒发对旧地思念诗

瓜洲夜泊·郑燮

苇花如雪隔楼台,咫尺金山雾不开。

惨淡秋灯鱼舍远,朦胧夜话客船偎。

风吹隐隐荒鸡唱,江动汹汹北斗回。

吴楚咽喉横铁瓮,数声清角五更哀。

这首七律诗在郑燮自刻《板桥集》中编入《诗钞(潍县刻)》,当作于乾隆十一年(1746)诗人自山东范县调署潍县之后,十四年(1749)重订并手写付样之前。

瓜洲,亦作瓜州,又称瓜埠洲,在今江苏邗江县南,本为江中沙洲,河沙渐长,状如瓜字,故名。它位于大运河入长江处,与镇江隔江相对,历来是水上交通要冲。诗人对于瓜洲古渡的情结,不仅因为他出游江西,聆听“庐山细瀑鸣秋窗”(《怀无方上人》),是由瓜洲溯长江而上;也不仅因为他寻访西子湖,月夜观赏“飞镜悬空,万叠秋山,一片晴湖”(《沁园春·西湖夜月有怀扬州旧游》),是从瓜洲沿大运河而下;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在雍正十三年(1735)到瓜洲对岸的镇江焦山读书,在那里渡过了值得追怀的时光。瓜洲的江声水影,时时萦绕在诗人脑际。乾隆十二年(1747),他在潍县任上时就写了一首诗,倾诉了他对瓜洲的怀念:“潦倒山东七品官,几年不听夜江湍。昨来话到瓜洲渡,梦绕金山晓日寒。”(《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如今,他夜泊瓜洲古渡,眼前景象又勾起他深沉的情思。

“苇花如雪隔楼台,咫尺金山雾不开。”首联景中藏情,抒发对往昔的追怀。秋夜,诗人伫立船头,遥望江岸,一望无际的芦苇茂密丰盛,苇花怒放,洁白如雪,阻隔了远处的楼台;江雾弥漫,对岸金山笼罩在雾幔中,虽近在咫尺,却难以寻觅。楼台惜其被“隔”,金山恨其“不开”,透露了诗人思念的情怀。金山,古有氐父、获符、伏牛、浮玉等名,唐时裴头沱于江边获金,因以改名。山在今江苏镇江市西北,原在江中,后泥沙瘀积成陆地,与南岸相连。诗人读过书的焦山(一名谯山,亦名樵山,以东汉处士焦先隐居于山上而名)在镇江市东北,与金山对峙。两山一西一东,相距十里许。诗人《渡江》诗有“未暇游金焦”句,在他心目中,金山、焦山并重,均怀有深厚的感情。这楼台,这金山,曾是诗人情之所系处,与他的一段生活紧密关联。如今,他骋目远眺,竟寻不到“梦绕”的金山,怎不感叹系之呢?

“惨淡秋灯鱼舍远,朦胧夜话客船偎。”颔联移情入景,流溢对民瘼的关心。远处,江边渔村星罗棋布,点点灯火暗淡;近处,渡口客船相依相偎,隐隐人语朦胧。“惨淡”二字,注入了诗人对渔民生活的关切。诗人有一首《渔家》诗写道:“卖得鲜鱼百二钱,籴粮炊饭放归船。拔来湿苇烧不着,晒在垂杨古岸边。”他对渔家的生活艰辛是多么了解和同情呵!现在,当他放眼远处,看到渔舍那暗淡的灯火,就知道渔家凄惨的情状。泊船古渡,邻船传来旅人交谈的话语,虽朦胧不清,却引起诗人关注,因为他无时无刻不在体察民情。他曾写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的诗,把萧萧竹声当作“总关情”的“民间疾苦声”;现在隔船送来反映“民间疾苦”的“夜话”声,他怎能不侧耳谛听呢?他与劳动人民是心心相连、息息相通的啊!

“风吹隐隐荒鸡唱,江动汹汹北斗回。”颈联寓情于景,发抒对羁旅古渡的感受。江风吹过,隐隐送来荒野雄鸡的啼唱;江水汹涌,拍打着漫长的沙滩,摇晃着停泊的江船。仰望天空,北斗星回折转向,更已深,天将明。风声、江声、鸡声,交相回应,诗人却更感索寞和愤懑。古代把半夜不按时啼鸣的鸡称为荒鸡,认为荒鸡啼是恶声不祥。但《晋书·祖逖传》云:“中夜闻荒鸡鸣,蹴琨(刘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宋苏轼《召还至都门先寄子由》诗云:“荒鸡号月未三更,客梦还家得俄顷。”陆游《夜归偶怀故人独孤景略》诗云:“刘琨死后无奇士,独听荒鸡泪满衣。”闻鸡起舞的奋激冲动,世无奇士的深沉感喟,独处古渡的羁旅孤寂,交织融合,构成诗人此时特有的情怀。江声涌动,恰好与诗人翻滚的心潮合拍,那不平的江水,不就是身为“潦倒山东七品官”的诗人“平生多郁塞”(《观潮行》)的形象写照么?

“吴楚咽喉横铁瓮,数声清角五更哀。”尾联托景抒情,表达对当时社会的失望。瓜洲地处古吴楚之地,据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确实势如“咽喉”。铁瓮指瓜洲对面的镇江城,相传为吴大帝孙权所建,内外皆甃以甓,以其坚固如金城,故号铁瓮城;一说镇江子城深狭,其状如瓮,故名。勒方锜《丹徒县志序》云:丹徒(镇江府治),“其地势雄峻,川原阨塞,上则控引荆襄,下则屏蔽吴会,诚东南锁钥也”。雄峻险要的地势,决定了镇江的战略地位。此时已是五更时分,诗人纵目眺望这长江江防重镇,倾听远处传来几声清越的号角声,心中油然升起一种凄哀苍凉的感觉。一个“哀”字,凝聚着诗人对人生的悲哀,积淀着他对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和对乾隆盛世呈露的衰颓之势的忧虑。

大雾封江,航船停泊瓜洲,诗人因此激发了对旧地的思念。渔舍灯火,客船夜话,无不牵动这位七品芝麻官的情怀。那风声、江声、鸡鸣声、号角声,又寄寓着诗人的浩茫心事。他面对古渡雄镇,陷入深深悲哀。这种种情愫一一融入秋江夜景的呈示中,自然和谐,深挚动人;但诗人又不刻意表露,而让人思而得之,更觉沉郁深厚。入夜时的江雾、“秋灯”,夜半时的“鸡鸣”、“斗回”,拂晓前的五更“清角”,暗示时间的推移,诗人彻夜不眠的忧思情态因此表现得细腻入微,真切感人。这一切,都得力于诗人善于融情入景的诗歌艺术功底。

相关推荐